嗨警告父亲哥哥弟弟都死于癌症,最

有关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10/4335686.html

我们为什么会患癌症呢?不仅仅是饮食、环境因素,还和我们的基因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年著名演员梅艳芳因宫颈癌医治无效病逝,梅艳芳姐姐、哥哥都是因癌症离世。

宋美龄一家,父亲死于胃癌,母亲和她大姐、弟弟也死于癌症,二姐宋庆龄也因白血病(血癌)去世。宋美龄本人也曾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

年,58岁的女排名将陈招娣因直肠癌转移肝癌晚期逝世,陈招娣的父母、2个姐姐以及弟弟均患类似病症身故。

再比如拿破仑一家,其父、祖父、3个姐妹和4个兄弟,以及拿破仑本人都死于胃癌。

注意,这些癌症会遗传!

甲状腺癌

多于3例遗传概率超9成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通过临床体检,3%-7%的人群中患有甲状腺结节,而通过高分辨率B超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增加到20%-76%。

临床中发现,如果家族中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

所以,如果家中有2-3个患过甲状腺癌的亲属,建议及早进行预防和基因筛查。

甲状腺结节中5%-15%的患者可能为恶性,也就是甲状腺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不同,对患者生存影响也大为不同。因此在临床上,甲状腺结节评估和诊断的关键点是把良恶性结节鉴别开来。

肠癌

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很多肠癌患者都是从肠道息肉开始的,最终演变成大肠癌。但你不知道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就是家族性的大肠癌。

对此,专家建议,如果家中有亲属患有大肠癌,最好在每年体检时加上结肠镜检查。

此前我们也曾做过报道,20多岁的小伙子肠子里长了多颗息肉,遗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名小伙APC基因致病性突变,最终被确诊为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详情点击此处)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风险自测表

问题

评分

您现在的年龄

40-59岁

+5

≥60岁

+10

常食肉类或加工肉类

+5

常吃蔬菜、水果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5

体重指数(BMI)

24-27.9

+5

≥28

+10

过量饮酒

+10

有糖尿病

+5

有慢性腹泻史

+10

有慢性便秘史

+10

有粘液和或血便史

+10

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10

经历过较大的精神创伤

+10

有癌症史

+20

有肠息肉史

+20

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有肠癌史

+20

有息肉史

+10

任意一次大便潜血检查阳性

+20

总分

结论

分值

分级

行动建议

<20

风险较低

粪便检查

20~29

风险较高

粪便检查,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

阴性者次年再做粪便检查。

≥30

风险极高

粪便检查,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

阴性者次年再做粪便检查。

胃癌

10%的胃癌都是遗传

肿瘤专家介绍,在所有的胃癌患者中,有5%~10%是属于遗传性胃癌,也就是父母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因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如果你自己是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时加上胃镜检查。我们此前也曾报道过——“90后美女查出胃癌晚期!姐姐和弟弟一查也中招,这个习惯真要改改了!”(点击查看详情)

乳腺癌

近亲患乳腺癌风险增3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大家最为熟知的当属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茱丽。她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为预防乳腺癌,她进行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

专家提醒,如果家族中有多名年龄较小(低于50岁)就发生乳腺癌的患者,那么很可能是家族乳腺癌基因,你很可能就是高危人群。

肺癌

家人患肺癌+吸烟,风险高14倍

肺癌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一个人的近亲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学者调查证明,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

因此,高危人群预防肺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肝癌

明显的特征就是家族史

肝癌也是具有遗传性的,这已经被医学界认可,并从基因水平证实。肝癌遗传易感性最明显的临床特征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个家族的数代中,有多个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几率高于普通家族。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家住杭州的周阿姨对于肝癌遗传这个话题,就有深刻的体会。

“我家是癌症家属。”她说,“父亲肺癌,大哥肝癌,小弟也肝癌,都己走了……他们爱抽烟,经常空腹抽,抽劣质烟,抽得厉害,有病不去检查,不去治疗,到最后命赴黄泉……”

周阿姨自己也曾是个乙肝携带者,小三阳,后来乙肝转正常,产生抗体,医生说像她这样的人每年有百分之五的概率……

医院腹部肿瘤外科王新保主任医师,肝癌患者80%跟乙肝有关,烟酒史会促进发展。“乙肝在浙江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个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染色体、基因上,有一定关系。乙肝通过药物转阴的几率比较小,反而自愈的通过免疫系统转阴的几率还高,能达到5%。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习惯好,对防癌有帮助。”

肝病早期会有四大症状

症状一:指甲白点增多

肝如果出现了问题,分解毒素的能力就会变弱,导致无法释放出身体所需的蛋白质,身体如果缺乏蛋白质,就会反映到皮肤或者指甲上。如果你的手指甲上看起来非常的苍白,摸起来非常的粗糙,还有一些小白点,就说明你的肝脏已经受到了损伤。

症状二:脸色发黄直至皮肤发黄

有肝病的人,脸色发黄,如果严重的话会上升到全身发黄的状态,因为这是肝郁气滞从而引起的黄疸、乙肝疾病。

症状三:消化不良

肝功能障碍可引起消化功能异常,致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等,还会导致腹胀、腹泻,部分患者出现腹部痛疼,常为阵发性的隐痛或胀痛。

症状四:疲乏无力

肝功能不全时,降钙素灭活减少是钙磷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当磷缺乏过甚时,糖酵解所需的磷也逐渐不足,必然使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所以会感到疲惫,反应迟钝,常有浑身无力的感觉。

如何辨别

癌症征兆?

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

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体重是健康“风向标”,其突然减轻是机体出现慢性消耗的表现,可伴随贫血、乏力、发热等。如果饮食运动均未改变,但体重在一两个月内下降10%左右,伴有厌食、腹泻、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几种癌症。不过,导致体重骤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长期便秘、腹泻,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

警惕结肠癌、直肠癌

大便形态、颜色以及排便规律的变化,是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现。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

不过,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但性状、颜色不同,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听从医生指导即可。

乳腺不规则肿块或乳头血性溢液

警惕乳腺癌

80%的初诊乳腺癌患者,是因无意中摸到乳腺肿块而就诊。肿块多为单发,以无痛性肿块居多,少数伴有隐痛或刺痛,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若还伴有乳腺皮肤的“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建议就医。非妊娠期女性乳头流出脓液、浆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表现,需请医生进一步判断。

阴道莫名出血,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淡红色或褐色,属“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信号。阴道出血一般先少后多,或时多时少,病情发展到中期,出血会明显增多。医院检查,并坚持4~6个月复查。绝经期后有不规律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肿块,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出现肿大一般与各类炎症有关

但若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征兆。若淋巴结肿大时间较短,摸起来比较柔软,自觉疼痛或压痛,一般属于良性;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且逐渐增大,则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消化不良、吞咽困难

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上述两大症状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诱因很多,但如果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持续消化不良,需考虑胃癌的可能。长期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异物感,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有菜叶、碎片或米粒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

别吓自己了!病理才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肿瘤标志物”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体检时,做一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几乎已成“标配”。然而,一旦发现结果出现向上的箭头,很多人就会非常恐惧,以为癌症找上门了。

“肿瘤标志物高,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肿瘤。”医院院长、浙江省癌症中心主任毛伟敏教授解释说,事实上,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相符率并不高,而且,影响肿瘤标志物数值变化的因素比较多,炎症、创伤、饮食等都有可能导致数值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只能用于肿瘤辅助诊断,并不足以作为筛查肿瘤“绝对权威”。目前,癌症诊断“金标准”依然是病理学检测依据。

那么,如果体检报告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省内专家毛伟敏教授表示,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动态化检查,一般情况下隔一个月或三个月去检测一次,排除一些误导因素,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

癌症已成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家人得了癌症千万别隐瞒

“尽管浙江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全国,但死亡率却低于全国,中标死亡率于年出现下降拐点。”毛伟敏教授分析,这与浙江省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较高的医疗水准、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

毛伟敏教授指出,预防癌症有三个级别,越靠前效果越好。这三级预防分别是:一级预防,加强预防癌症的科普教育,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二级预防,提倡“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加强早中期癌症病人的综合有效治疗,提高生存率,减轻晚期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得了癌症,家属一定不要隐瞒患者。”毛伟敏教授再一次强调要重视癌症患者知情权。

“很多人觉得患者如果知道了病情,会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所以采取各种方式隐瞒。实际上这些都是瞒不住的,从家人一些异常的举动中,患者都能猜到自己的病情。”毛伟敏教授表示,隐瞒病情可能带来很大弊端,有些家属为了不让患者知道病情,看病不敢带到肿瘤科去看,而是去看其他科,往往会耽误病情,“不同的医生理念可能有很大差别,所以一定要找对科室,尽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还有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命质量。

毛伟敏教授表示,从数据上看,肿瘤的死亡率与心脑血管疾病不相伯仲,但许多人患了高血压、糖尿病,依然笑呵呵地不当回事;一旦患了肿瘤,却万念俱灰。“其实,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随着对癌症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编辑:党办/宣教中心金佳乐

责任编辑:党办/宣教中心缪芳芳

为健康嗨出我们的声音

拥有37万粉丝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lbdf/11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