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引吭高歌时气不足,原来是胸骨后甲状腺肿

医院麻醉科冯羽敬高新跃

家住南码头社区的夏阿姨,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喜欢与朋友游览大好河山外,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尤其喜欢飙高音,她在朋友中算得上小有名气的“女高音家”。

然而自去年夏天以来,

夏阿姨突然发现,

每当自己激情澎湃要唱到高音处时,

气总是不够用,无法飚高。

她的一群老友也发现她飚高音后有点呼吸不畅,纷纷劝她赶紧到家门口的医院就诊。

夏阿姨一开始不以为然,总以为自己不能飙高音是由于年龄大的缘故。但也架不住家里人的劝说,“舍近求远”医院就诊,都说她声带没有问题,也就不再放在心上。但最近她来医院配降压药的时候,接诊医生随口问了一句有无其他症状时,却解开了夏阿姨引吭高歌时气不足的原因,说起来也是一件扑朔离迷的事情。

随着接诊医生抽丝剥茧的诊断,以及CT检查显示:一个巨大的甲状腺肿物从颈部延伸到胸骨后,粘附气管发生扯拽现象,将原本处于正中位置的气管偏离到右侧,从而造成气流不畅,呼吸受阻,受压的气管就像“一线天”一样狭窄局限。据医院胸外科主任纪树武介绍,夏阿姨20年前做过部分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长期口服优甲乐补充甲状腺素,十几年前因为甲状腺激素检查正常,就自行停药没有服用。但没想到停药后,甲状腺肿块也在“悄悄长大”。甲状腺的肿块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使其下坠,发展到进入胸廓入口在胸骨后继续生长,因此从脖子外观上看不出明显肿大的甲状腺肿物,这也是造成漏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胸骨后的甲状腺肿物,由于与纵膈黏连在一起,周边有维持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如主动脉、食管、气管、肺和心脏,加大了外科手术难度。纪主任团队术前讨论后做好开胸手术的准备,以防止常规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甲状腺肿物。

由于甲状腺肿物和气管粘附扯拽在一起,对气管造成长期压迫,容易造成气管狭窄、变形和软化,结构变异的气道对麻醉医生来说无疑是棘手的,对麻醉科的气道管理具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气管导管顺利置入、保证有效通气和氧合、实施全身麻醉呢?最关键的问题是,手术结束后,如何保证拔掉气管导管后,患者能够自主呼吸?

接到纪主任的会诊单后,麻醉科高新跃主任带领团队认真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史、检查患者的门齿,头颈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情况;根据CT片的结果确定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将CT与Mallampati困难气道分级相结合,进行CM联合评估,综合判断患者气道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气管插管困难后,决定行保留自主呼吸下的气管插管,备选清醒气管插管,并制定好相应的处理预案。

夏阿姨也做好心理准备,坦然而紧张的躺在手术床上,她感觉自己的手腕被扎了一下后,与医生交流说话后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等醒来时已回到病房,整个过程舒舒服服的没什么异样。其实她不知道麻醉医生的紧张心理,他们小心翼翼的先对她的声门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足够时长的给氧去氮,然后使用小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保证患者处于浅睡眠和遗忘状态,渐进追加其他全麻药物,但保留自主呼吸,维持正常的分钟通气量。在可视视频喉镜的辅助下,观察到喉镜不能充分暴露声门,立刻调整气管导管弯曲角度,再一次轻压声门尽量暴露,动作轻柔置入6.5#气管导管,随后插管一次成功。置管成功后,立即加深麻醉深度和追加肌松药,保证患者没有出现呛咳等插管应激反应。

夏阿姨的手术持续约2小时,技术高超的纪主任和助手,仔细分离甲状腺肿物,沿着肿物方向耐心剥离黏连组织,最终从患者胸骨后壁切除肿物。只见切除右侧7cm×5cm和左侧最大直径13cm×10cm的肿块。

肿块切除后,麻醉医生还不能松懈,要进一步评估气道风险。这样巨大的甲状腺肿物,长期压迫患者气管,容易造成气管环软化,容易塌陷而造成气道梗阻。除了手术医生评估气管是否软化,是否需要悬吊之外,麻醉医生也必须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幸运的是,麻醉医生在手术结束后保持患者适度镇静,即能够耐受气管导管刺激,又能够配合指令动作。待夏阿姨自主呼吸完全正常和意识清醒后,快速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继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1小时后顺利从复苏室返回病房。在随后两天的随访中,患者未出现插管并发症,顺利出院。

麻醉科高主任介绍,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的病人,气道管理是对麻醉医生的最大考验。麻醉医生要有迎难而上、攻克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为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安全可控的麻醉状态,为患者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点击“在看”,看看你的好友都在看什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z/11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