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亮从乡村建设到边疆服务抗战时期齐鲁大

摘要:在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中,齐鲁大学有乡村建设传统但无边疆学术传统。抗战时期齐鲁大学内迁华西坝,其边疆研究主要与其主导性参与的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配合进行。该校国学研究所在边疆研究方面也有一定成绩。齐鲁大学主导的边疆服务与其早年的乡村建设传统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联系,其边疆研究具有鲜明的应用特征及实践取向。

关键词:齐鲁大学;边疆研究;乡村建设;边疆服务

文章原刊《齐鲁学刊》年第2期。

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在民国边疆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华西大学、金陵大学和燕京大学开展边疆研究较早。华西大学早在年代初,即依托华西大学博物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形成了一支中外学者皆有、多种学科并举的边疆学者队伍。金陵大学和燕京大学在年代上半期,分别形成了以中国文化研究所、禹贡学会为中心的边疆学术团队。齐鲁大学和金陵女大在内迁成都办学前缺乏边疆学术传统。但在华西坝五校联合办学期间,五大学边疆研究得到了协同推进。其中齐鲁大学的边疆研究别具特色,主要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配合进行,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特质。该校顾颉刚教授牵头的国学研究所和“中国边疆学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边疆研究。学界对齐鲁大学的医学、国学及乡村建设活动均有论述,但对齐鲁大学的边疆研究则较为忽略,对其边疆研究与早年乡村建设传统一脉相承的精神关联更是缺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z/8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