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生物你做到那些了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29.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

  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

  用途: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50%

  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

  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34.基因=编码区+非骗码区

  (上游)(下游)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AaAaAAAa

  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36.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

  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

  生物诱导:灭火的病毒

  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

  叶肉细胞CO2→C4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有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51.谷氨酸发酵时

  溶氧不足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54.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55.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胞是胞内酶。

  5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5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61.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62.“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67.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6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69.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7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⑴液泡大小√吸水失水

  ⑵中心体数目×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7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病毒RNA→DNA→蛋白质

  RNA→DNA→HIV病毒

  RNA→RNA

  74.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76.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78.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79.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2.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8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85.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8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

  胰岛:胰岛分泌→降糖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

  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8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89.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90.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91.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92.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93.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

  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物质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光合作用面积、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95.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96.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分裂4次而实际分裂5次

  基细胞

  受精卵→

  顶细胞→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99.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胚层、外胚层由动物极发育成

  .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

  .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C4植物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正常)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围管束鞘细胞C4→CO2→三碳化合物

  (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NADP―→辅酶二+ADP

  供氢供能

  .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B、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C.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别组成、年龄组成

  .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连锁定律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乔木层↑

  灌木层↑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层↑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

  .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低血糖:40~60mg正常:80~mg\dL

  高血糖:mg\dL尿糖mgdL~mgdL

  .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HIV潜伏期10年

  .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C4植物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ATP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

  .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

  .厌氧型:链球菌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生长素有机添加物

  动物培养时加入:葡萄糖

  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两次筛选,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利用选择培养基可筛选:

  酵母菌、青霉菌——运用的试剂是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运用的试剂是高浓度氯化钠

  大肠杆菌——运用的试剂是依红美兰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⑵培养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确

  ②营养药协调

  ③PH要适宜

  ⑶灭菌

  ⑷扩大培养

  ⑸接种

  .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⑵蒸馏萃取离子交换(代谢产物)

  .判断:

  ×⑴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无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全为需氧型

  (反例:梭菌为厌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既有自养型,又有异样型(蓝藻,园褐固氮菌)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全为异养性

  (蓝藻+红萍、蓝藻+真菌成为地衣)

  .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⑴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型⑵这种技术可用于培养新品种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脱毒⑶属于细胞工程应用领域之一⑷利用这种技术将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高考考点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

  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

  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

  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

  (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CR的过程及条件

  (4)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5)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6)细胞工程(克隆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7)胚胎工程: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

  二、要做好难点突破工作

  做好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后,我们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潜下心来去思考、钻研这些地方,将它们一一攻克,不留死结。

  对于这些难点,首先要将知识点掌握到位,然后再找一、两道相关的题型练习一下,以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习题不用做太多,但做过的习题一定要分析到位,注意总结,以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呢,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肯定想起了一个字“背”,其实生物知识不是这么无趣,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①对于“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这个知识点,如果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且记不牢,也做不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搞清楚“5,端”和“3,端”是怎么回事儿,“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又是什么意思,最后为了方便记忆它的方向是“5,→3,”,再联想一下“幸运52”这个节目,这样这个知识点便真正属于你了。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联想记忆法,我们要识记的许多知识其实都可以通过谐音或者其他方式与你感兴趣或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通过联想,知识的记忆就比较轻松了。

  ②对于“糖类的种类”这个知识点,你能发现它跟“3”有缘吗,如糖类分3种:单糖、二糖、多糖;常见的二糖有3种:麦芽糖、蔗糖、乳糖;常见的多糖也有3种:淀粉、纤维素、糖原;这样我们一旦抓住这个“3”,识记这个知识点便不会有遗漏,印象也会更深刻。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总结和发现的魅力,现在许多教辅上都有总结好的现成的东西供大家使用,如果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和发现一些东西,那么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③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个知识点,有没有感觉到有些乱哄哄呢,别着急,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耐心的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熟悉一遍,你会觉着它们两个挺像,又有不同,于是忍不住便要比较一下,体液免疫既有T淋巴细胞参与又有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就不是了,它只有T淋巴细胞参与;它们都可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是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细胞免疫产生的是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样经过一番比较和推敲,你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便会有清晰的认识了,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循着之前比较和推敲的思维过程再找找它们,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复熟悉它们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有新体会新发现呢。这便是“比较学习法”的优势了,通过比较对每个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且可以把两个或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用思维的网,将这些知识点牢牢地网在我们的脑海中。

生物必修一易错点

1.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质量比)最多的是C元素

  2.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解释?

  人体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3.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4.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区别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5.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6.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什么是还原性糖,又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8.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对吗?

  不对,应该是膳食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类营养。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9.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和乙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实质而言,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甲和乙混合均匀后生成Cu(OH)2悬浊液

  10.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吗?解释.混合加又为什么不行?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和Cu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先加Na(OH)2,后CuSO4

  11.胞内酶的形成为什么不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其实胞内酶合成是需要核糖体的,但这核糖体不全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需要的大多数是游离在细胞质上的核糖体。一般合成胞内酶只要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加工就成了,线粒体供能。

  12.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孔道。这句话错在哪里?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13.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的功能是合成核糖体,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

  14.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15.某课题组用紫色洋葱做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又用此装片观察细胞分裂,结果发现似乎所有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

  洋葱表皮细胞是分化成熟的细胞,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另:成熟的不分裂的活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16.与多糖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供能;植物:叶绿体合成淀粉,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动物:内质网参与合成糖原

  17.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什么?需要消耗ATP吗?脂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吗?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脂质不是大分子有机物。

  18.含磷脂和胸腺密啶的细胞器是?

  不含磷脂说明没有膜,不含胸腺嘧啶说明没有DNA,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有膜,所以为核糖体与中心体

  19.哪些细胞器可以产生水?

  ①在叶绿体的暗反应过程产生水;②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③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④植物高尔基体上合成纤维素产生水

  20.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吗?请说明原因.

  有关,因为性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的作用就是合成脂质;另外内质网还有加工蛋白质等作用。

  21.有哪些常见的物质是主动运输、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离子。就目前中学教材讲过的易化扩散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按新课标精神,需要有相应的载体(通道),不需消耗能量的就是易化扩散,如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就是易化扩散。

  22.下列哪项对NH4+离子进入根毛细胞影响最小?

  A载体B、ATPC酶D细胞内外NH4+浓度差

  选DNH4+进入根毛细胞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和浓度无关,不管高或低只要需要都可运输,所以选D

  23.判断: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线粒体内经过代谢产生CO2和水。

  正确。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5.判断:经过光合作用生成的ATP可以直接共给新陈代谢。

  不对。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为暗反应直接提供能量,不直接供给其它代谢。

  26.光照强度、CO2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合成的产物(CH2O)运输受阻,则C3、C5的含量如何变化?

  答:产物积累,会抑制相应反应速度,则C3增多,C5会减少

  27.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吗?

  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

  28.高度分化的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变化?

  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

  29.为什么病毒是生物?(是不是因为其能生长繁殖?)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遗传性状)

  30.艾滋病病毒(HIV)、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的结构及遗传物质都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它如噬菌体等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生物必修三易错点

1.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

我认为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2.人手被针刺后,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__________。使手缩回来地效应器是_________

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而效应器是手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泪液、汗液、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4.总结一些激素病: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由于生长激素,还有哪些?

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5.高中生物中经常提到下丘脑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

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

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

6.判断: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错误,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

7.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人体增加产热吗?

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8.为什么下丘脑和血糖调节有关,如何起作用的?

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都在下丘脑。

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下丘脑有关?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10.激烈运动后血糖到底是升还是降?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血糖氧化分解代提供能量,短时间内血糖下降但是血糖浓度会很快恢复因为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1.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负反馈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12.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13.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缓解症状,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份为什么是血浆蛋白?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14.判断: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不对,因为只有感觉没有行动

15.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經中取都位于脊髓吗?举例说一下

不对;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16.区别: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

简单地说,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二氧化碳等非激素物质的调节

17.淋巴细胞可否在血浆中?

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

18.什么时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顺便举几个简单例子。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些需要细胞免疫。

19.人体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侵时都会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20.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如何变化?

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回流血浆的水分减少,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水肿)

21.茎芽在做光照实验时,一个向光性和背光性如何理解呢?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1、合成生长素2、接受单侧光照射3、横向运输生长素(向光侧→背光侧)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1、纵向运输生长素(上→下)2、接受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有了以上知识,对茎在接受单侧光照射下的弯曲实验的分析、茎在添加云母片(不能透水)后的弯曲实验的分析都能进行。

22.喷洒乙烯利的果实变软,果肉细胞变得松散,这说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是?

促进细胞合成并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促进细胞壁的分解。

23.食物链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区别?谢谢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4.施用化肥对环境有什么害处?

物理性质的变化:土壤板结。团粒结构被破坏,根系难以同时获得氧气和水分。化学性质的变化:pH变化(通常下降)。化学元素的改变。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果不香、瓜不甜、菜无味。环境污染:化肥的N、P等成分流失到水体中,导致富营养化。

25.关于能量金字塔那块,有句话“营养级越高,生态系统中消耗的就越多”怎么理解,其中消耗指的是什么

若生态系统有X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态系统总能量的0.1^X(0.1X方)到0.2^X(0.2X方),消耗的能量为1-0.1^X到1-0.2^X.可见“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就越多”

2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三个,为什么不对?

因为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所以应是四个营养级。

27.从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碳同化的意义?

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CO2)或碳同化。问题补充: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有机物质,基本上都是通过碳同化形成的。碳同化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

28.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

(1)能量角度,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2)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即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29.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必须参与碳循环过程--错在哪,消费者不参加吗?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份、温度、矿物质、火等。由于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所以生物部分是必需参与碳循环的,非生物部分的某些成分不必需参与碳循环。

30.什么叫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

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一般是指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适应性、适应的相对性等),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捕食、寄生、竞争、共生等)回答。

31.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为什么不对?

只可能是开始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但不能一直呈J型增长(因资源有限等)应改为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2.反硝化细菌,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反硝化细菌营养来源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所以是分解者。固氮的蓝藻可以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圆褐固氮菌生活在土壤中,利用土壤中废弃的有机物生活是分解者,固氮的根瘤菌吸收活体植物的营养是消费者。所以固氮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閲屽ソ
鐧界櫕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lbdf/5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