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美国出版,一经上市,立即成为全球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其核心内容在于:论证了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使得资本自动向少数人集中,进而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并由此推测出:未来世界主要国家的贫富差距将持续扩大,最终有可能回到甚至超过18世纪、19世纪的历史最高水平。
对于他的观点和论述,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中有哪些是一语道破的真理,又有哪些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对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中国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
在近期出版上市的新书《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中,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希明教授就对《21世纪资本论》中的观点进行了逐一的解读和评论,并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吴敬琏:
我们应该读懂《21世纪资本论》
去年年初,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美国出版,一经上市,立即成为全球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其核心内容在于:论证了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使得资本自动向少数人集中,进而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并由此推测出:未来世界主要国家的贫富差距将持续扩大,最终有可能回到甚至超过18世纪、19世纪的历史最高水平。这种结果,不但与我们的公平理念不相容,甚至有可能动摇自由竞争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皮凯蒂所讨论的财富集中和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在我国同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导致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显著不公的因素远不止如此,权贵合谋、行业垄断、公共服务在城乡居民之间不均等的制度安排等,都是《21世纪资本论》未涉及的,但都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和收入不公更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也更为严峻的分配问题。为此,我们应该读懂皮凯蒂,更应该取其所长,结合自身情况去应对和解决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分配问题。
《〈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的核心观点作了解读,目的是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轻松读懂皮凯蒂,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思考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吴敬琏经济学家
赵人伟:
解读皮凯蒂,从国际视野考察自身问题
托马斯·皮凯蒂著《21世纪资本论》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它触及到一个极其敏感的社会经济问题——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的加剧。尽管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发达国家,但同我国经济转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息息相关。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发生了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收入差距过大的变化;在财产分布领域发生了从几乎没有个人财产到个人财产高速积累和显著分化的变化。
李实教授和岳希明教授主编的这本书,不仅能帮助解读原著的论点、论据和方法,而且对我国读者从国际视野来考察自身的问题也大有裨益。
赵人伟经济学家
托马斯·皮凯蒂:
《21世纪资本论》与中国
我要感谢我的中国经济学同仁们,尤其是李实教授、岳希明教授和徐慧博士,他们在《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一书中提取了《21世纪资本论》的精华,并融入了自己的评论,从而把我的著作介绍给中国读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立足于本国国情,并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历史经验里吸取教训,试图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找到一条融合二者优点的道路,并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我希望拙作中提供的历史资料能够促进有益于我们共同未来的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辩论。因为,调和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个体自由的矛盾,防止全球化以及贸易和金融开放所带来的利益被少数人独占,阻止我们的自然资源被彻底破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需要共同面对。因此,中国可以从国外的成败实践中学习到经验,同样,其他国家也有许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理想的社会经济体制依然需要重新确立。为此,彼此的历史经验是我们最好的指引,当然我们需要抛开所有的意识形态,并尽可能地超越因民族身份所引起的对立冲突的约束。
中国读者初读《21世纪资本论》,可能会觉得与自己不是很相关。人们甚至会认为目前在欧美新发展起来的这种对不平等的担忧只是发达国家的事情,与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大幅度脱贫的中国相去甚远,然而这样想就完全错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确确实实包含在了《21世纪资本论》对于收入不平等分析的国际数据库里。总的来说,新兴国家在《21世纪资本论》的全球化视角讨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尽管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不可思议的增长和经济趋同,然而不应该忽视的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不平等问题与中国息息相关,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不平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因为经济增长最终将不可避免地放缓。
唯独一事是肯定的:中国,必将从重重矛盾中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其他国家也一样。历史总会开创新的道路,而且常常是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作者
李实、岳希明:
我们为什么要读《21世纪资本论》
法国年轻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已是众人所知的明星学者,他的《21世纪资本论》已是全球范围的畅销书。美国的一些大牌经济学家纷纷撰文评论,对《21世纪资本论》褒贬不一。用哈佛大学教授,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的话说,革新派的反应皆为赞不绝口,而保守派的评论多是措辞激烈的批判。经济学界以至于整个学术界为此而分裂为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制度的革新派与保守派。
《21世纪资本论》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这样一股具有如此冲击力的“风暴”,是值得深思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确立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新古典经济学关心的主题是增长与效率,而把分配与公平问题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新古典经济学宣扬的基本理念,影响了过去30多年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的转变,影响了转型国家面对不同改革路径的取舍,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随着“效率优先”,“市场主导”的理念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指导思想,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成为全球经济演化不可抗拒的两股潮流。在“两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出现了又一轮较高速度的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受益,成为新兴经济体。然而,在“两化”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方,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并非所有人群都是受益者。有的国家受益很多,美国是发达国家的代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可是,这些受益国家都出现了国内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扩大的问题,美国是如此,中国更是如此。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意识到社会的财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负面影响。对此做出强烈反应的首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于年5月在《名利场》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为富不仁”(Ofthe1%,bythe1%,forthe1%)的文章,提到美国当前的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都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幅度地扩大:收入最高的1%人群占有的全社会收入份额从12%上升到近25%,最富的1%人群占有的全社会财产份额从33%上升到40%。他还列举了最富的1%人群的收入和财产份额的不断增加会对美国社会、经济、外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大声呼吁美国需要大力改革。在此文基础上,年斯蒂格利茨出版了《不平等的代价》,阐述了美国当前的收入与财富差距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威胁。他声称美国过去30年之所以出现收入和财富差距的急剧扩大,有三方面的问题:市场机制的实际运作既是低效率的,又是不稳定的;政治制度不能修正市场的失灵;经济和政治制度产生了社会分配不公。而且,他认为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不平等既是政治制度失灵的原因,又是其结果,它又会带来经济制度的不稳定,而不稳定经济制度反过来导致了更大的不平等”。由此可见,《21世纪资本论》提出的一些论据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国际社会中这样一种日益增长的对现行分配制度和分配结果的不满情绪。
《21世纪资本论》一书的许多观点,经过学者的介绍和媒体的炒作,在国内已产生了很大反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皮凯蒂描绘的发达国家的收入与财富差距问题引起国人对中国问题的担忧。那么,《21世纪资本论》对中国有何启示呢?我们认为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是,过去30年中国与欧美国家经历了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扩大的同样过程。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很高水平,这几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徘徊在0.5的水平上,成为国际上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而且,现在中国的财产分布差距正在逼近西方国家,甚至超过了部分欧洲国家。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现在居民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已达到了0.73,最富的10%的人群占有的财产总量已超过了60%,而最穷的10%人群的财产份额却不足1%。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的是,由于中国财产分布差距的急剧扩大是在很短时期内发生的,它通过遗产继承所产生的财富的代际传递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当然,它在未来时期会显示出更大的效应。
二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财产差距扩大的背后原因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收入和财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更为复杂和多样,既受到转型过程的影响,又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既有市场机制的作用,又有政府干预的作用,既有工资差距扩大的因素,又有资本收入集中的因素,而皮凯蒂所描述的欧美国家的财富差距的扩大更多的来自资本收入的过度集中。因此,中国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市场机制,修正政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住财富差距扩大的趋势。
三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一定作用。如《21世纪资本论》所言,资本收入比的上升,资本及其收入的过度集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收入差距的扩大,都是因为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高速经济增长期,还需要通过增长来解决社会和经济中积累的矛盾。因此,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分享给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
四是,皮凯蒂认为解决发达国家财富差距的办法是征收财富税,这一政策建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而解决中国收入分配和财产差距问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收入再分配政策调整,当然也包括房产税和遗产税等调节财产分布差距的政策措施。
年6月,《21世纪资本论》已被媒体炒得很热,一些媒体和出版社的记者、编辑找到我们,想听听我们对这本书的看法,当然我们给予了高度肯定的意见。他们有人建议我们编写一本介绍《21世纪资本论》的通俗读物,认为我们研究团队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实话,刚开始我们是有些抵触的,因为做学术研究的学者往往是不愿意去写通俗读物的,这已是学术界的普遍现象。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改变了我们的想法。一是在与皮凯蒂教授沟通的过程中,他对于出版一本介绍性通俗读物的想法是赞成的,并且给予鼓励,因为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21世纪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和精髓所在。二是,在我们研读英文版的《21世纪资本论》时,发现该书是一本很学术化的著作,即使对于专家学者来说,也是一本“难啃”的著作。中国有很多的读者企望了解《21世纪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一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不要说是英文版会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即使是中文版读起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中国读者很需要一本通俗的简要本《21世纪资本论》。对于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准确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这进一步说明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有这样一本导读本是迫切需要的。加上我们的年轻老师和学生已对该书进行了细致阅读,形成了一些读书笔记,产生了不少读书心得,出版这本导读书也成了一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的出版将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加准确且轻松地理解皮凯蒂本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21世纪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李实、岳希明与托马斯·皮凯蒂合影
新书推荐《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
李实、岳希明主编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联袂推荐,长江学者李实、岳希明教授解读,让你全面、快速、透彻读懂《21世纪资本论》
内容简介: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近页的严肃学术著作,该书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对过去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收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
对于他的观点和论述,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中有哪些是一语道破的真理,又有哪些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对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中国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
本书由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权威学者李实、岳希明教授组织编写,按照原书章的顺序,分章介绍原书各章的内容,并加入相关学者对皮凯蒂观点的评论。以期更好地为中国读者解答:《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
赠书福利召集10个小伙伴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z/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