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们在怀孕期间就非常注重为胎儿补碘,但是宝宝出生后,也要注意为宝宝补碘。碘又被称为“聪明元素”,是宝宝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宝宝如果缺碘,就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展,变成痴呆儿,甚至还会令宝宝患上克汀病。
碘缺乏的原因造成宝宝缺碘的原因有哪些,总的来说,造成宝宝缺碘的原因有环境因素、水源因素、孕妇怀孕期间缺碘、膳食缺碘、药物因素等等,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环境因素
宝宝碘缺乏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水源因素
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有关。在我国的西安、宝鸡、石泉及蓝田等地区,饮水中的碘含量较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
孕妇怀孕期间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1)膳食中缺碘
人体碘的供给约6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的碘缺乏可导致植物性食品中碘含量不足。
(2)低蛋白影响碘的吸收和利用
低蛋白、低能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3)葡糖硫苷棉豆苷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关于碘缺乏的膳食因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葡糖硫苷棉豆苷,它是木薯中的一种成分,蔬菜中如甘蓝、卷心菜、大头菜、荠菜中也含有葡糖硫苷棉豆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4)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人们普遍认为玉米、小米、甜薯、高粱及各种豆类中在肠道中可释放出氰化物,进而被代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5)钙磷含量高
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上述各种饮食因素至人体缺碘,不能满足儿童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低要求,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如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分泌TSH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则出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碘缺乏的危害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碘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完成的,甲状腺素在人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可促进物质分解代谢,能量转换,维持和调节体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增长和性发育均有甲状腺素的参与,并能促进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保证脑垂体的正常功能。缺乏碘,宝宝如果缺碘,会出现下列危害:
从胎儿到2岁这个阶段是宝宝补碘的黄金期
碘缺乏可以造成人体的不同程度损伤,由于缺碘程度,持续时间、年龄,以及个体对缺碘的反应不同,出现不同的表现,如胎儿期可有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等。新生儿期可表现甲状腺肿大、甲低、克汀病;儿童和青春期表现甲低、甲状腺肿、智力体格发育障碍,成人期可有甲状腺肿、甲低、智力障碍等。碘缺乏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下一代不同程度的脑和智力发育障碍。
怎样判断体内是否缺碘?判断体内是否缺碘,可以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碘或者观察有无甲状腺肿大来确定。
1、检查尿碘:人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够反映体内碘的水平。吃的碘多,尿中的碘就多;吃的碘少,尿中的碘就少。所以尿碘是判断是否缺碘的一个敏感指标,如果多次检查发现尿碘不足,就应该及时就医。
2、观察甲状腺: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表现为“大脖子”。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大,因此儿童是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我国将8~10岁的学龄儿童作为碘缺乏病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通过定期检查他们的尿碘指标和甲状腺肿大情况,就可以判断该地区人群的碘营养水平。
资料:妈妈网,图:网络,大涌卫计编辑。
赞赏
长按鍖椾含鏉冨▉鐨勭櫧鐧滈鍖婚櫌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殑杈冩湁鏁堝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z/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