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生文明的起点绳纹陶器

今天,日本策展教父北川富朗在新潟县越后妻有地区发起的大地艺术三年展,作为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复兴的经典案例广为人知。然而,也许没有人会想到,时光倒流到大约一万二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出现在这里的原始陶器以其独特的造型成为日本原生文明的起点。日本列岛背靠东亚大陆,依次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与数百个小岛组成。四面环海又紧邻大陆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特有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形态,优美的环境和安定的生活直接影响了日本人基本性格和原始文明意识的形成。日本不象中国和希腊那样有着辉煌的彩陶和青铜时代,当中国进入强盛的汉代时,日本列岛还处于原始的石器时代。最能体现其原生态艺术样式的绳纹时代开始于公元前年左右,绳纹陶器相对成熟的中期在公元前七八世纪。绳纹时代是一个以采集、渔猎为主的时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采集和狩猎得以满足温饱。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陶器,因纹饰主要以绳纹压印构成而得名。绳纹陶器划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六个阶段,最精彩的陶器造型出现在中期,以火焰造型的绳纹陶器为代表,可见绳纹人并不是单纯地为生活和实用而劳作,他们似乎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和平与富足。绳纹陶器与所有的原始器物一样,最初也是作为烹煮食物的实用器具,然后逐渐演化为储存用的容器。从绳纹中期开始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陶器制作变得更加容易,随之出现了祭祀用的陶器以及完全没有实用性的装饰性陶器。中期绳纹陶器以新泻、千叶等地区出土最具代表性,器体上饰以粗旷的黏土条以形成浑厚的隆起纹,并用手指施以强有力的涡卷纹、曲线纹、直线纹,强烈的凹凸感营造出立体雕塑效果。基本上以翻滚的波浪形、升腾的火焰形为主,这也是整个器体最精彩的部分。“所表现出来的、作为后来日本美术特色的纤细的工艺性格是不容忽视的”。绳文晚期,还出现了一批女性土偶像,格外强调体形的雕刻手法,显然与火焰陶器一样已经脱离实用的性质,既是原始宗教的遗物,也是精致的美术作品,从中还可窥见当时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文化。尽管日本的本土文明姗姗来迟,但从蒙古、高加索等地迁徙而至的“渡来人”带来的大陆文明使日本文明跨越了青铜时代,直接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绳纹时代形成的日本原生文化意识并没有被外来文化所取代,依然潜藏于当代文化的深层之中。“渡来人”是最早期日本文化的恩人,即使如此,日本人也始终是以深层的绳纹精神来接纳大陆文化,从而使日本母体文化更加充盈,不断走向成熟,这便是日本文化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所在。在日本文化发展中,从层次上看,旧物为深层,新物为表层,旧物不断为新物取代而由表层下沉为深层。日本祖先使用的石器、陶器等,从新的东西到旧的东西被分层埋在地下,象征着先祖的文化成层地潜存于今天的文化深层之中。而构成今天日本文化表层的是适应所谓“大众社会”、“信息化社会”而采取的具有国际特色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欧洲色彩。但若剥去这一表层,其下层沉睡着的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再下层便是绳纹时代即农耕以前的狩猎采集文化。绳纹文化的遗产,在弥生文化之后的农耕文化中一边变换形态一边生存下去。以后虽几经变形,但仍以不同形态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已经过去的荣枯的诸文化——被隐匿在活着的文化背影下,虽没有表现于表面,但对日本的生活和文化仍然起着作用。绳纹时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培育日本文化性格的温床。虽然日本文化这种早期性格具有萌芽性、未开化性、非理性等特征,但其中却潜存着未来日本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与积极因素,并且至今仍对日本社会发挥着作用,是构成日本文化的核心部分。日本文化虽几经变形,但终究是“形”变而“神”未变,这个“神”即是“绳魂”。原生文明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来说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任何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都必然有一段积淀凝聚进而升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生活与文化方式等一系列文明形态,如同人的生命基因那样,将稳定而长久地影响一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与发展方式。往期链接:潘力丨我的导师——保科丰巳潘力丨我见到的“江户仔”荒木经惟潘力丨优雅的东方情怀——藤岛武二潘力丨“大正的歌麿”——竹久梦二潘力丨日本第一幅裸体画——黑田清辉潘力丨解读枯山水潘力丨我所认识的蜷川实花潘力丨“琳派”——豪华绚丽的日本美潘力丨向歌川广重致敬——吉田博潘力丨“超日本画”——堂本印象潘力丨冈本太郎:“艺术就是爆炸”潘力丨凡高式的激情天才——青木繁潘力丨舟越桂:从妻子裸像到“斯芬克斯”系列潘力丨日本的2.5次元文化潘力丨我所认识的草间弥生(1)潘力丨我所认识的草间弥生(2)潘力丨藤田嗣治和“蒙巴纳斯的女神”潘力丨漫话日本新媒体艺术(1)潘力丨漫话日本新媒体艺术(2)潘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z/11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