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绝大数患者接受抗甲状腺药物等治疗后,能够达到症状缓解,甚至治愈。但当甲亢合并严重的肝功能不良等并发症时,治起来矛盾就颇多了。矛盾一:甲亢引起肝功能损害甲亢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主要指Graves病对肝脏的损害。Graves病可累及包括肝脏在内的全身多个器官,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和甲状腺肿大,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当患者有甲亢基础病时,我们可以通过查体或相关实验室检查来发现肝功能不良的端倪,如患者有导致急性肝损害的全身因素,如休克,败血症等,或查体发现肝脏肿大、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提示功能能异常时,我们应高度怀疑甲亢性肝损害。但应排除: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疾病。矛盾二:抗甲状腺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属于药物性肝损害,相关文献报道,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肝损害多见于用药后3个月内,最早服药1天内发生,最长可在1年后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大抵如下:药物本身的毒性、免疫过敏机制、影响肝实质摄取、干扰胆盐及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和排除异常等方面。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应该排除病毒性肝炎、甲亢性肝损害、肝癌、肝硬化等疾患,最重要的是追问患者服药史及药物过敏史,药物性肝损害最多见的是急性肝炎或胆汁淤积。相应,急性肝炎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症状,而胆汁淤积则主要表现黄疸、ALP升高、瘙痒、尿色加深等,体征一般表现肝脏肿大或触痛,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等症状,如排除其他肝脏疾病且患者有服药ATD等药物,应高度怀疑药物性肝损害。参考文献:1.ThomasE.Andreoli主编.希氏内科学精要英文影印版·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01.2.姚杰,刘伯荣,魏继福,谢建翔.药物性肝损害例分析[J].医院药志,,(第5期).3.刘志民.难治性内分泌代谢疾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
感谢您的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lbdf/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