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显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鍒樻枃鏂屾寕鍙? http://www.hyfdcw.com/news/55466.html

来源:甲状腺癌时间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从形态学角度划分,PTC包括多种亚型,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迥异,但多数亚型未显示出特殊的预后特征。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是较为罕见的亚型,病理特性包括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弥漫硬化、钙化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临床对其预后特征仍存在争议。

为比较DSVPTC与经典PTC(cPTC)的预后差异,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的HuyGiaVuong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Mta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年4月的EuropanJournalofEndocrinology杂志。

研究设计

研究团队以「((diffussclrosing)AND(papillarythyroid)AND(carcinomaORcancrORtumorORtumorORnoplasm))」为关键词,在5个数据库(PubMd,Scopus,ISIWbofScinc,WHOGHL和VHL)中搜索相关文献。

文献的入选和排除标准见下表

两位研究者负责筛选可用于Mta分析的文献全文,并整理出相关数据,包括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设计,DSVPTC和cPTC病例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以及LVI、ETE、LNM、DM、R/P以及OS等。使用R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OR值、均差和95%置信区间,利用Eggr’s检验和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

研究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分析,合计例DSVPTC患者,入选文献的发表时间从年跨至年8月。

性别

DSVPTC组和cPTC组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22.8%和22.4%,无统计学差异(OR:1.15;95%CI:0.77–1.73)。不同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64%;P-htrognity=0.)。

年龄

DSVPTC组和cPTC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1.7和46.6岁。DSVPTC组患者更年轻(MD:-9.43;95%CI:-15.52至-3.35)。不同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4%;P-htrognity0.)。

肿瘤大小

DSVPTC组和cPTC组平均肿瘤大小分别为1.80和1.74cm,无统计学差异(MD:0.49;95%CI:-0.02至1.00)。不同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86%;P-htrognity0.)。

多灶性

DSVPTC组和cPTC组肿瘤多灶性比例分别为35.8%和26.0%,无统计学差异(OR:1.58;95%CI:0.93–2.69)。不同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84%;P-htrognity0.)。

淋巴血管侵犯

DSVPTC组和cPTC组淋巴血管侵犯率分别为38.6%和35.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R:2.96;95%CI:2.04–4.30)。不同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htrognity=0.82)。

原发灶包膜外侵犯

DSVPTC组和cPTC组原发灶包膜外侵犯比例分别为50.4%和30.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R:1.58;95%CI:0.93–2.69)。不同研究间存在一定异质性(I2=60%;P-htrognity=0.)。

淋巴结转移

DSVPTC组和cPTC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0.3%和48.9%,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R:5.40;95%CI:2.82–10.35)。不同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77%;P-htrognity0.)。

确诊时远处转移情况

DSVPTC组和cPTC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6%和4.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R:3.61;95%CI:1.89–6.88)。不同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P-htrognity=0.92)。

复发/残留

DSVPTC组和cPTC组复发/残留率分别为22.0%和10.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OR:2.83;95%CI:1.59–5.05)。不同研究间存在一定异质性(I2=50%;P-htrognity=0.04)。

总生存率

只有2篇文献提供了所需数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DSVPTC组死亡率更高(HR:1.89;95%CI:1.36–2.62)。不同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

表1.DSVPTC组和cPTC组特征分析的样本纳入情况

基因突变特征

仅少数研究对DSVPTC和cPTC的基因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故研究者未将其纳入Mta分析,涉及的基因突变包括BRAF突变、RET/PTC重排和ALK重排,2种亚型的基因突变情况汇总可见表2。

表2.DSVPTC和cPTC的基因突变率汇总

作者观点

Mta分析提示,DSVPTC在年轻患者中较为常见,肿瘤侵袭性强,转移、复发和死亡率高,是PTC的一种高风险亚型。但在多项结果的分析中都显示,纳入的研究之间存在较多的异质性。

另一方面,由于DSVPTC相对罕见,故在DSVPTC和cPTC之间进行基因学特征对比的研究较少。有限的数据显示,DSVPTC的BRAF突变率低于cPTC,但RET/PTC重排和ALK重排多于cPTC,故其强侵袭性所涉及的分子通路可能与cPTC不同。

编译自:VuongHG,KondoT,PhamTQ,tal.Prognosticsignificancofdiffussclrosingvariant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asystmicrviwandmta-analysis[J].EuropanJournalofEndocrinology,,(4):-.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点击菜单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lbdf/10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