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疫情,我可以吃点家乡味

戳上方蓝字儿,禁止喧哗

这只是一篇个人睡不着觉,想办法入睡时模拟的一个上台即兴表演的场景中打的腹稿……没有把自己说饿,却越说越精神,索性躺在家乡的怀里,写写吃不到的家乡味。(配乐是朋友建议选的,说和这单口相声的文风很搭)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要是我被要求上台随便讲点东西,我能讲什么呢?我是一个湖北人,我就讲讲湖北吧。若没有这场疫情,我也可以趁着年前吃点街上热乎的东西。湖北的街边有什么呢?冷天常见烤红薯,我们称之为“苕”。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卖苕的大爷在接过钱后会递给你一支一次性塑料勺。“用勺挖着吃苕”便成了具有南方秀气气质的现象。但是在我小时候,我还是用塑料袋包着苕,手隔着塑料袋撕开皮吃的。

一只面面吃的苕

小时候苕倒不多见,比较有季节性。但街边自带烤炉的锅块摊子,我倒是经常路过。“锅块”也许应该读“锅盔”,说到“锅盔”那么“公安锅盔”就更广为人知了。我虽是湖北荆州人,但一直在自己所在区活动,什么公安呐,松滋呐,我没有去过,自然也没去本地尝到正宗的“公安锅盔”。而我家乡打着“公安锅盔”招牌的店子,我也没怎么去过。说来说去,还是那小时候街边站着等的无名锅块摊子,让人觉得难忘。那时候,我还是上幼儿园,常走的路是一条充满小零部件粉尘气息的朴实的街道。锅块摊子在一个小巷道的路口,但你也不需要记住它在哪,远远地看着那窸窸窣窣懒散站着的人影儿,准没错是它了!夏天的时候,师傅往往穿着白色背心,意外的干净,或许还有一条毛巾挂在脖子上。站在摊子边的人就这么围着摊子,但都呆呆地看着师傅揉面,撒粉,揉面,揪一坨,打扁成一个巴巴,然后把这锅块样子已经显现出来的巴巴贴到炉壁上。这次贴左上,下次贴右下,一个一个,炉壁上贴满了锅块。等前面的贴壁的一面焦黄酥脆,就可以翻面了。最后,师傅拿出两面烤好的锅块,问大家要甜要咸。刷好酱,还要撒上一点芝麻粒,闻起来看起来都是热腾腾的香气。

锅块好了,怎么给你呢?这可没那么挑剔,都是那种像卡其色作业本封面质地的纸条,包住锅块的一个宽边,递给你。这时候那些呆滞的人才像充满了电,回过了神,隐隐带着笑意接过了锅块。就这样的包装,卫不卫生干不干净?没考虑过,都只顾着吃呢!

一只面面遇到的锅块摊子

一只面面吃的锅块

再大一点,卖方糕的推车、卖汽水巴巴的机器、卖顶顶糕独特的挑担架子,都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些简单又温暖的小食物,往往就停在某个人来人往街道的交叉口,那锅盖子一揭,蒸汽一冒,来往的人儿就会停住脚。糕点状的包装一般是白色塑料袋,饼状的一般就是纸条,为什么这样设计?当然是方便人们随拿随吃,还不耽误走路!说到走路吃东西,这可谓湖北人一大绝技。我是到了别的地方,在别的地方住下,我才知道,其他省份的人似乎没有这种边走边吃的习惯。不知道是觉得边走边吃不雅观,不卫生,不助消化,还是学不来这个技能。要说这个技能,其实一点也不难,从简单到复杂来说,也就是你吃的东西从干的到汤的。干的,就是不带汤不带水的,像那包子馒头就是;汤的,就是带汤带水的,像那面条一般就是。包子馒头这种蒸笼出品的早餐,算是边走边吃里最基础的了。小袋儿一提,大口一咬,是咸菜是鲜肉清清楚楚。

一只面面吃的小笼包

稍微高级一点的,可能就是糯米包油条了。这我也是出去后才知道,这家伙,好像只有荆州有,湖北其他地方都不一定呢!那糯米包油条要有什么呢?顾名思义,有糯米有油条,但这只是“饱肚子”的内容,味道还得看里面的配菜。首先,阿姨会将热乎的糯米从桶里取出来,放在像做日本寿司一样的小台子上,然后也是像紫菜包饭一样把糯米压扁成长方形。然后取一根长油条,从中间分成两半,放在长方形的一端,这时候可以微微卷起来,保证接下来放置的配菜不会滚落出去。好了,到了配菜环节,阿姨一般会先问你想要什么,是都要一点啊,还是什么不要啊,什么多一点什么少一点啊。我不挑食,全都要。阿姨放好配菜后,就会把整个长方形卷起来,然后放进白色塑料袋给你。这种卷状、夹心食品,一般很让我难过。如同吃汉堡想同时吃到生菜、沙拉酱、鸡肉、西红柿片等等,嘴没那么大,没法一口咬定横截面。吃糯米包油条也一样,油条个儿长,前几口都是它;糯米围整圈,四面八方下口全是它;好不容易吃到中间的配菜区了,想象那酸辣土豆丝、干辣海带丝、油辣脆藕就要被我捉到的时候,几颗豆干子(即豇豆)就会活蹦乱跳跑出糯米、掉入带中或路上——这是告诉你,要么阿姨手劲儿不大,要么糯米不糯,你的糯米包油条已经有散架的危险咯!

图片来源于网络糯米包油条

这高级点的干货,会散架,您瞧着很不带劲对吧,那用碗装总没什么顾虑了吧!三鲜豆皮,就用碗装!这三鲜豆皮究竟源自哪儿,我没搞太清楚,但是我知道,湖北人挺爱吃!我就挺爱吃,也挺爱看。师傅一般有两个大黑锅,但是一般活动都在其中一个炉子烧着微微火的周围进行,另一个没炉子的就是备用。我们一般不叫这东西全名,就叫“豆皮”,那这“豆皮”当然不可或缺。师傅也是先做“豆皮”,打好的鸡蛋往锅里一倒,铺上薄薄的一层,然后我们熟悉的朋友——糯米又登场了。没错,把已熟糯米也老老实实铺上,鸡蛋画的饼有多大,糯米就铺到多大。铺完了之后,就是“三鲜”登场。但这毕竟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我家的这“三鲜”往往有四样:香干子、火腿肠、香菇粒、牛肉粒。这些当然也是炒熟了的,相当入味儿。把它们这么一撒,糯米的粘性就基本上能牢牢粘住,再加点牛肉汁儿,撒点葱花,颜色老好看了!这时候,鸡蛋的那边也差不多正值火候,师傅就拿两把小铲子,麻利地一翻,整个豆皮就翻了面。再转转黑锅,让热量传递均匀,差不多就可以问这群痴痴的吃客要几块钱的豆皮了!这嘴上边问着,手里也不闲着,还是那两把旋风小铲子,用铲子边切开一块块金黄酥软的豆皮,时常还有没粘着的香干子粒跑出来。若是三块钱两块豆皮起步,要五块钱四块豆皮的最常见,装豆皮的碗的大小也和这钱有关;当然这价钱和这价钱对应着的分量,早是几年前的了。

一只面面吃的豆皮

再进阶一点的版本,就可以整上一碗面了,干的面。武汉热干面在全国出了名,过水过油,已熟的面直接给甩进碗里。浓稠的芝麻酱包裹着微微泛黄的面,再撒点辣子,拌起来都得使点劲儿。那筷子进了碗,如同布料进了染缸,往往下半截直接染了酱色。人呢?嚼吧嚼吧吃上一口,一抬起头满嘴是酱,或许口红可以考虑出个热干面色号。荆州也有热干面,可能没那么正宗,芝麻酱含水略多,但有名气的也有那么几家。若是我家,当妈妈提到“去公安局(门口的面馆)”,我们就知道要去吃热干面了。热干面是名副其实的“干”,所以面馆常备着小碗,等着人们打汤喝呢。常熬的是海带排骨汤,虽不像家里做的那么鲜浓,但作为解渴润喉的利器,还是没人会拒绝的。也有店是备着一缸豆浆和一次性塑料杯,豆浆缸的龙头下常喜欢放个桶,因为总有人拧不紧龙头撒漏点出来。这种缸装豆浆感觉不像豆子细细磨出来的,不见沉淀的豆渣,更像是糖水,我却爱喝。面已然这般拧巴了,水有多少水分就不必追究了!

一只面面吃的热干面

说了这么多干的,嘴都要说干了,得讲点汤的润润。殊不知,对湖北人来说,除了干食里的热干面、凉面,带汤的才算的上“过早”,这汤的才是边走边吃里面真正的高级客。您想啊,边走边吃,一般是什么人?早起的赶路的人。什么人早起赶路呢?学生老师上班族啊。那这么敢,走的急,为什么还要选带汤的呢?带汤的湿润,嚼几口呼啦呼啦就没了啊。那这吃带汤的,要怎么端着走呢?诶~湖北人是这么做的:首先那种一次性纸碗,有一定高度,但宽度没有在店内坐吃时用的黄底蓝边消毒瓷碗宽,那碗是底宽面大有厚度,纸碗可不行。所以这难度就在于汤多了怕撒烫嘴还怕烫手,纸碗口小汤里油大热量散不出啊。怎么解决怕撒呢?害,没别的办法,倒点汤呗!怎么解决烫嘴?那自然是吃进嘴第一口嚼的时候,右手的筷子不能停啊得赶紧把这第二口捞出来晾着。这样,第一口吞下了,第二口入嘴了,第三口晾着了,人类面条永动机雏形诞生了。怎么解决烫手?不光是烫手,有时候汤的油多一点,那颜色都得透过纸碗粘一手。这简单啊,店家有纸,拿几层垫着不就好了。拿碗的时候纸隔热,油漏的时候纸接底,吃完了一摸裤兜没纸,不嫌弃的话拿垫着的一擦就解决了!好了说了半天怎么端碗,面都还没下呢。一般荆州的面都是碱水面,颜色略黄于挂面,横切面也不是扁的,是圆的。只要师傅在锅里烫面时掌握好时间,别把面给烫烂了糊了(即坨了),这面保证劲道精神。劲道精神的面,不会像挂面那样入口即断,而是需要你嚼,不用力放轻松地嚼,那不论是面的口感还是汤汁的味道,你都能嚼出来。

一只面面吃的红烧面

汤汁、码子(即臊子)是“过早”的灵魂。哪家面好吃都是指汤汁有味儿、码子实在。一般面馆的基本款都是红烧牛肉面,再开发的有对立的清淡系,还有各种根据码子不同调配的不同面种,什么牛杂羊杂肥肠都有。大锅里烫面的汤,一般是大排骨熬的,且这汤一般是作为一碗面最基本的汤底。第二层汤料就看你点的什么面了。我常去学校老地址斜对面的泡椒鸭汤面,因为本店有自己主打特色,那汤底是鸭子熬的,鸭味浓厚而不膻,想想萝卜老鸭汤,那味道差不太大。我一般想吃“豪华”点的,也就是价钱高的,就点泡椒牛肉面。这泡椒味的面,自然和红烧的面颜色不一样。泡椒本身是黄绿色的,泡水里汁儿也变同色,再加上老鸭汤,整碗面当然是黄黄的。所以当我在成都点一碗泡椒鸡杂面,给我上的是一片红彤彤的像红烧面的颜色时,我真觉得自己上了当。

别拖了吃的泡椒鸭汤面

泡椒鸭汤牛肉面

颜色偏黄偏淡不红的面,里面的牛肉也不一样。红烧面必有牛肉粒,但若店家担心你吃不饱,也会放几片牛肉片。那红油浇过牛肉,不如说那牛肉跳进过汤里,最基本款的面,味道却根本不基本。而颜色不红的面里的牛肉,是怎样的呢?那牛肉你第一眼看时,甚至怀疑不是牛肉。外层晶莹,似用团粉包裹过;内质鲜嫩,不再有牛肉粒干烈的嚼劲。这一红一白,若是服饰,则一个雍容华贵,一个温婉动人;若是人物,则一个豪情泛滥的格格,一个老谋深算的闺秀。而且,不单单是配面条讨人欢喜,配米粉更是惹人怜爱!先说说这米粉,就连湖北各地的所指物都不尽相同。荆州的米粉,听说是用剩饭做的,倒不是图它发酵变霉,我猜是图饭不再精神,好制成软嫩的米粉。所以毕竟这米粉不是取自新鲜食材,怕拉肚子的人吃它可是有季节性的!我家就是,夏天不碰米粉,因为夏天的饭馊得快!等10月份一到,就开启补粮模式。刚刚说的什么红烧什么泡椒,都来整一碗!不过因为米粉不自带什么强烈的口感,需要重味儿点缀、提鲜,所以以我的口味来说,坦荡直接的红烧牛肉米粉还是比后味更足的泡椒牛肉米粉,更适合一些!

四月君寻吃的红烧牛肉面

别拖了吃的飘香元豆牛杂米粉

关于米粉,还有点奇怪的性别现象,不过也只是我平常观察,并不知道是否妥当。米粉质地像软妹子,别说咬断了,筷子稍稍用力过度,你这条本来不长的米粉就会变成两段。也许也因为软,不用怎么嚼就能咽,而且薄薄的汤汁多,很多女生喜欢吃软香的米粉,就像配着这软软的人儿一样。不过,我估计还有别的原因——米粉易断不易夹,自然就不易散热,而女生更有耐心去等一碗米粉不再灼人、变得脾气温和。面和米粉南北通吃,但有一尴尬的面种,在荆州是宝,出去却不受待见。或许是它太过于原滋原味,不得沾染一点辣和重口,搭配的食材还不常见,不太符合大众的选择。但是,这早堂面、小连面、中连面、大连面,还有这种面馆收银台常使用的五颜六色、撕扯式的面种票据,却是我童年的记忆。先说这些面,汤底都是清淡的,没了辣来遮味,纯浓鲜美的骨头汤自然得撑起排面。使用的面倒是和其他面没什么两样,但这码子是从早堂面到大连面层层升级的,鸡丝、肉片、玉兰片、干鳝鱼丝……越多越觉得自己面子大!

一只面面吃的早堂面

别拖了吃的大连面

码子的等级不一样,买面的票据颜色也不一样。这票据是干啥的?收银人给你,你给打码子的师傅,师傅看了颜色不一样的票,给你的码子也不一样。这种票据是一扎扎被大铁夹子夹住排一横排的,你点了什么面,收银的老板娘就用钢尺比着撕下一张。票据底色或上面的字的颜色也鲜艳,往往是色相区分较大的紫红色、灰蓝色、淡绿色、暗黄色等等。面种解决了,分量怎么办呢?老板娘都是拿圆珠笔,往票上草草一划,就像医生签字的气势,打码子的师傅一看就懂!交上去的票据都被师傅放在一个盛水的碗里,表示已收;浸湿的票有了重量,也不会随风飘走。但如今,这些票据早不见踪影,都被用纸用墨的小票机器代替了。盛水的碗也不再有,都换成了竖立着的长针戳着上交的小票。不过,这面的味道还是那味道,照样惹得本地人欢喜,并仍然不太能对外输出。在这儿,可还得解释一下:早堂面是“早堂”,和“澡堂”无关;小连面中连面大连面的“连”,是“系列”的意思,和“辽宁大连”可没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好不容易找到的买面票据

如果说这面啊粉啊是主食,那主食吃不饱或者不够带劲的人,可就得准备“甜点”了。就像泡面的搭档是火腿肠,面粉的搭档是油炸食品!油条、油香、欢喜坨、糯米鸡、糍粑……我一般只认识这几个。买好了“甜点”怎么吃呢?随人,我觉得甚至是随人的性情。比如我爸爸就喜欢把糍粑或者油香泡在面汁儿里吃,因为油炸的太干,需要汤汁中和一下。像我就不喜欢干的和湿的混在一起,我要干湿分离,先吃完一个再动另一个,至少是不会泡在汤里吃的。我有时会想,这种天然的习惯,是不是和“很多事情混在一起同时做”和“一个个依次做”也有点关系呢?

一只面面吃的迷你油香

带汤的除了和面相关,还有很多内容和味道独到的小食!包面和混沌、抄手、云吞可以拿来比较。瞧着那肉馅半遮半掩,外皮像姑娘轻飘飘的头纱,就是包面了。个头小皮儿薄馅儿细的包面,入水没一会儿就沸腾了,漏勺一捞放进垫着紫菜、虾米的汤里,整个碗一下子热闹起来。紫菜和虾米还常在米元子的佐料里,而这米元子的吃头没别的,就看佐料。一勺下去,甜辣酱、牛肉酱、酱油、醋,还有这紫菜虾米,都伴着米元子一齐入口,好生有味。至于元豆泡糯米,自然是元豆汤将糯米浸泡软化,不仅能饱腹,还能在早晨喝点不寡淡不浓腻的味道。

四月君寻吃的包面

米元子米元子佐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元豆泡糯米

在过早的时候,如果我过的够迟,面店靠里的大圆桌周围还会有几个老头儿在做更大排场的事儿——喝早酒。这喝早酒,定是要“老头配好酒,情从锅里走”。怎么个走法?上硬一点的下酒菜呀!牛排牛杂整一锅,羊杂鲜肚整一锅,几个老叟围一桌,一早就能乐呵呵。不知是吃得尽兴,还是借着酒劲,老头儿总会把那竹板靠背椅往老友前面一搁,边说边余烟环绕,嘴里嚼不动的骨头就着张嘴说话的缝儿,就这么掉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上。脏是脏了点,但大黄狗可不嫌弃。趁大伙儿说话的功夫,它是从桌底寻到椅边,绝不落下一块碎肉渣。老头儿要是烦它,那烟头对它那么一指,它准会站远点,却也不怕人。它可是希望这些人多来点儿,这样过早过中都有着落啦!现在,您明白了吗?过早,就是湖北的“吃早餐”;过中,当然就是“吃中饭”。过晚?没有这种说法,这不就是“太迟太晚”的意思嘛!不过有“过夜”,但意思可和吃饭没太大关系,一般是指一个人去别人家做客,过了吃晚饭的点还没走,主人就说“要不今晚就留这儿过夜吧!”或者是饭菜放“隔夜”了。这么说来,和吃饭还是有关系咯?其他美食:

黄家塘红烧牛肉米粉

别拖了吃的梅台巷手工米粉

别拖了吃的余记酸辣面

一只面面吃的红烧牛肉面+汤包豪华餐

麻辣烫

四月君寻吃的宵夜

谢谢贪吃的各位,谢谢好吃的家乡美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jjs/11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