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P
(1)全身:长期中低热,疲乏、乏力、体重减轻;
(2)皮肤黏膜:皮损80%,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40%,鼻梁和双颧颊部多见,部分病人有大疱、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雷诺现象;
(3)骨关节和肌肉:关节痛85%,指腕膝多见,不对称、间歇性,X片多正常,肌痛;
(4)肾:肾损害多见(几乎所有病人),早期无症状,晚期尿毒症是常见死因;
(5)心血管:心血管表现30%,心包炎最常见,可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心肌炎10%;周围血管病变10%;
(6)肺与胸膜:狼疮性肺炎10%,胸膜炎35%;
(7)神经系统:神经损伤20%;严重头痛可以使SLE的首发症状;
(8)消化系统:30%,急腹症如胰腺炎、肠穿孔、肠梗阻等往往是首发SLE发作的信号;
(9)血液系统:慢性贫血60%;
(10)眼:15%有眼底变化,严重者数日内致盲。
2.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主要特征P
关节表现:对称性破坏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如腕、近端指间、掌指、跖趾关节,表现为晨僵、关节痛、梭状指、关节畸形
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是特异性皮肤表现,出现类风湿关节提示RA病情活动,还有类风湿血管炎。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看上课重点)
1.甲亢的定义、临床表现、饮食护理P
(1)定义: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素(TH)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2)临床表现:①甲状腺毒症:高代谢综合征,疲乏无力、怕热多汗、多食善饥、消瘦;烦躁不安、胸闷心悸、气短、周期性瘫痪;②甲状腺肿:弥漫性、对称性,质软无压痛,肿大程度与甲亢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③眼征:突眼最具特异性,单纯型突眼者瞬目减少、炯炯发亮、睑裂增宽;浸润性突眼者眼球显著突出,突眼度超过18mm;④胫前粘液性水肿是特征性表现。
(3)浸润性突眼的体位是高枕卧位。
(4)饮食护理:监测体重,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高纤维,合理用药。
(5)Graves病(GD):又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2.肾上腺皮质疾病P
(1)Cushing综合征
定义: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疾病的总称。
影像学检查首选CT。
(2)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方法:模仿激素分泌周期在清晨睡醒时服全日量的2/3,下午4时服剩下的1/3。
3.糖尿病P
1型(胰岛素依赖)2型
发病原因免疫与遗传遗传(更明显)与生活方式
发病年龄青少年中老年
发病方式急缓慢或无症状
体重情况多偏瘦多偏胖
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相对缺乏
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不易发生
一般治疗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1)2型糖尿病的节约基因学说:人在食物不足的环境中,可节省能量以适应恶劣环境。当食物充足时,“节约基因”可使人肥胖,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诱发因素之一。
(2)临床表现:①三高一低: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②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因,包括肾、视网膜、周围神经、足部的病变。
(3)实验室检查:①尿糖阳性;②诊断金标准:血糖升高;③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4)诊断要点:①空腹血糖:FPG3.9~6.0mmol/L正常;6.1~6.9mmol/L过高;≥7.0mmol/L考虑为糖尿病;②餐后血糖(OGTT中2h血糖):2hPG≤7.7mmol/L正常;7.8~11.0mmol/L糖耐量减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③诊断标准:①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②FPG≥7.0mmol/L;或③2hPG≥11.1mmol/L。
(5)治疗要点:①饮食疗法是基础;②运动疗法:1型餐后运动,2型空腹运动;③药物疗法。
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
适用范围2型适用范围1型
促胰岛素
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峰值提前。
①磺胺类:适用于经饮食疗法不能降血糖者,餐前吃;②D、优降糖、达美康适应征糖尿病伴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
胰岛素增敏①双胍类:适用于经饮食疗法无效的2型伴肥胖者,餐后吃;②短效用于餐后血糖高者;中效用于早晨空腹血糖高者;长效用于模拟胰岛素每天基础分泌制剂类型①超短效;②短效:普通胰岛素RI;③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④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α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延缓葡萄糖吸收,使血糖峰值推后。
①拜糖平: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显高者,餐中吃(第一口饭后吃);②也可用于减肥注意事项①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宜选用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上部及外侧,脐周,大腿前部及外侧、臀大肌、腹部等远离关节、血管、神经的部位;②注射后皮下停留6秒以上,以保证注射剂量准确;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可能导致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局部硬结;③同一区域注射,必须与上一次注射部位相距2cm以上,重复注射同一区域应间隔8周以上;④需低温保存,5℃左右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①补液:是抢救DKA的首要、极其关键的措施。由于初治期血糖浓度很高,不能给葡萄糖,通常先用生理盐水,快速升高血压,抗休克;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短效胰岛素,同时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先NS后GS)
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每公斤体重0.1U的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以达到血糖快速稳定下降,而又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疗效。(常用NS+胰岛素+氯化钾)
③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根据血钾尿钾决定补钾的时机、量及速度。
④防治诱因和处理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脑水肿、急性胃扩张。
(7)饮食护理:轻体力每天20kcal/kg,中体力每天30kcal/kg,重体力每天40kca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