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王建华主任医学界内分泌频道收录于合集#检查宝典7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些答案你都知晓吗?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整体检出率超过50%,其中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恶性结节仅占5%。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最关心的是它的良、恶性,而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就是目前确定甲状腺结节性质最常用两种方法。其中,后者更加准确可靠,也是B超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1
什么是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
简单来讲,就是在B超引导下,是用一根空芯细针,从甲状腺结节或可疑淋巴结内里面取一些细胞,涂到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判定结节的病理性质。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是目前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最有效的一种诊断方法,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甲状腺手术,如果是恶性结节,还可帮助医生术前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2
FNAB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优势:1)微创安全;2)简单易行,门诊即可完成;3)准确性高,诊断符合率超过80%。
不足:存在假阳性率5%(0~7%)与假阴性率5%(1%~11%);不能区分甲状腺滤泡状癌和滤泡细胞瘤。
3
FNA会导致癌灶播散吗?
尽管目前FNAB在国内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还是有不少患者对穿刺后是否会发生肿瘤播散心存顾虑,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穿刺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用细针穿刺抽吸取材,吸取的组织由于负压藏于针芯中,不会漏出而污染其他层次的组织,故无肿瘤扩散之虞。
4
哪些患者需要做FNAB?
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B)是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最可靠的方法,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但并非每个甲状腺结节病人都要做FNAB检查,FNAB检查主要针对以下患者:
1、结节直径>1cm,超声检查显示有恶性征象(如实性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内部微钙化、结节纵横比>1、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等)的甲状腺结节。
2、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穿刺活检。但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之一者。
①超声检查提示结节有恶性征象;
②B超检查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③儿童及青少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
④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MEN2)家族史;
⑤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⑥PET-CT显像阳性,提示有高摄取灶者。
5
哪些情况不能做FNAB?
1、具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机制有障碍者;
2、长期服用抗凝药;
3、穿刺针途径可能损伤邻近重要器官;
4、检查不能配合者,如频繁咳嗽、吞咽;
5、女性月经期为相对禁忌证;
6、穿刺部位感染,须处理后方可穿刺。
6
如何解读FNA结果?
医院都是采用美国TBS(TheBethesdasystem)六级分类报告系统,其具体解读如下:
Ⅰ级: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占比<10%)。主要指适合镜下观察的细胞少,这和穿刺操作、涂片固定等有关。该类别恶性风险约1%~4%。建议至少间隔3月后再次穿刺,对连续两次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者,应考虑B超随访或手术。
Ⅱ级:良性病变。最常见(>60%),镜下一般可看到良性滤泡细胞和炎性细胞,恶性风险只有0~3%,该类患者无需手术,只需间隔6~12个月临床随访,持续3~5年。期间如结节明显增大或超声发现异常,建议再次行穿刺活检。
Ⅲ级: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滤泡性病变。镜下细胞出现非典型性,但还不够诊断为Ⅳ、Ⅴ和Ⅵ类。该类别恶性风险约5%~15%,建议3个月后重复穿刺,重复穿刺仍不能确诊者,如超声提示恶性风险高建议手术。
Ⅳ级: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镜下主要为微滤泡或嗜酸细胞。该类别恶性风险约15%~30%,细胞学检查对滤泡性病变无法准确区分良恶性,仅起筛选作用,其良恶性判断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因此建议手术切除。
V级:可疑恶性肿瘤。镜下距诊断Ⅵ级在细胞量或异型性方面尚稍有欠缺,其恶性风险高达60%~75%,建议手术切除。
Ⅵ级:恶性肿瘤。该类别恶性风险为97%~99%,尽快手术切除。
7
FNAB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hqd.com/zlbdf/14912.html